传承华章,创意绽放——2023年深圳文博会学习纪行
2023年6月13日 信息来源:刘张馨怡、彭婉影 目前浏览:1167次


6月7日,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开幕,本届文博会为期5天。我院文物数据中心、办公室、公众考古中心三个部门前往参观学习。期间,我们欣赏了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接受到了来自各个地区的文化创意和精神文明熏陶,收获满满。


图一 文博会入口


文博会上,各展团拿出了自己的“宝藏展品”,大力宣传本土文化,推出自己的“文化名片”。湖南展团以“芙蓉国里尽朝晖”为主题,展现了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繁荣盛景。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携带本院设计研发的老司城祖师殿建筑积木模型在湖南省参展团中亮相。永顺老司城遗址是湖南首个世界文化遗产,我院选取了老司城遗址建筑群中的祖师殿,将传统建筑与现代积木模型相碰撞,设计出了契合当下人们喜好的文创产品。祖师殿的各个建筑细节由一个个细小的积木组合拼接而成,使原本严肃沉闷的古建筑以全新的形态“活”了起来,古老的屋顶、房梁、木柱、台阶等仿佛都有了生命力。


图二 祖师殿积木文创


图三 祖师殿积木细节


展馆侧厅放置有虚拟数字全息设备,人们可以通过触摸裸眼3D屏幕,让文物360°任意旋转,近距离观赏湖南博物院的馆藏文物,线上感受指尖上的三维文物,实现了文物与数字化相结合,为公众提供鲜活、多元的沉浸式观展体验。


图四 虚拟数字设备


紧邻湖南展馆的郴州展馆展示了大布江拼布绣、湘南木雕、桂阳剪纸等非遗项目及文创产品。此外,湘绣、湘茶、长沙窑陶瓷等“湘字号”特色产品也纷纷亮相,其中很多都是国家级非遗大师的精品力作。


图五 长沙窑文创


图六 长沙窑文创


深圳文博会是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盛宴,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参展商和观众。除了来自湖南的展品,我们还在非遗展厅欣赏到了来自不同地区的非遗工艺制品,如地毯、沉香、根雕、手串、刺绣等。每个地区的文化都有独特之处,拥有丰富非遗资源的湖南,也有着无限的设计灵感和文化元素可供挖掘。

在文博会的展示中,我们还看到了许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古代文化艺术重新呈现的创新作品,比如丝路展厅中用VR眼镜呈现敦煌洞窟艺术的设计。结合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我们也可以创造出更加沉浸式的古建筑体验,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湖南古建筑。


图七 数字敦煌展室


图八 参观者使用VR设备


参观中,我们特别留意到一些国潮陶瓷作品。这些陶瓷作品以传统的陶瓷制作工艺为基础,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图案和符号进行装饰,同时加入了现代的设计元素。例如:一件盘坐的人形白瓷摆件,通身以传统水墨莲叶莲花图装饰;几件配色鲜明、流光溢彩、怒目圆瞪的狮头文创,展现出浓郁的中国文化底蕴和现代时尚感。在展馆中,我们还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国风娃娃,它们以传统服饰和元素为基础,通过现代手法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在对这些文创产品的观摩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的重要性。


图九 人形摆件


图十 狮头文创


图十一 “唐宫夜宴”棉花娃娃


在这次展会中,我们与其他非遗、文创设计从业者进行了交流,他们分享了各自地区的传统工艺和创新设计的经验。我们了解到,文创设计需要不断学习、跨界合作和具备创新精神。我们也应当让自己的文创设计和其他地区的文化元素进行对话与融合,为湖南文化遗产注入新的创意和生命力。

深圳文博会之行让我们认识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湖南考古文创设计的核心。传承是尊重历史和文化的基础,而创新则是将传统文化注入现代设计的动力。我们首先要深入研究历史、文化和工艺,尊重传统,保留和传承湖南文化的独特风貌。同时,我们也要通过创新的设计手法、材料和技术,将湖南的考古发现展现出更加时尚、个性和与时俱进的一面。

主办单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东风2村巷18号 邮箱:hnkgs0731@126.com  湘ICP备0810401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