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是我国第1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展示澧阳平原文物考古与保护利用的新成果新进展,让社会公众充分认识澧阳平原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历程中所取得的重要文化成就,增强文物保护意识与文化自信自强,由湖南省文物局主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澧县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绘农耕文明画卷,创现代美好生活——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澧县主题活动”开幕式在澧县澧州翊武学校举行。

图一 开幕式嘉宾合影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姜猛,澧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硕,澧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局长关洪日,澧县澧州翊武学校校长王业出席了本次活动,参与活动的还有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当代中国画创作院、澧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澧县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澧县澧州翊武学校教职师生等近三百人。

图二 开幕式出席领导
开幕式由澧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局长关洪日主持。活动开幕式上,澧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硕对活动的举办表示了祝贺并就澧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了简要介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姜猛向大家介绍了湖南公众考古的发展并解读了此次活动的深刻意义。澧县澧州翊武学校校长王业对到场的嘉宾表示欢迎,并预祝此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图三 关洪日局长主持开幕式

图四 张硕副县长致辞

图五 姜猛院长致辞

图六 王业校长致辞
仪式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姜猛向澧县澧州翊武学校授予“考古进校园——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牌匾,并赠送《考古湖南》《发现湖南》系列丛书,希望以此次授牌为契机,加强院校合作交流,增强学生文物保护意识与文化自信自强,为更好传播中国文化贡献自己力量。

图七 姜猛院长向澧县澧州翊武学校授牌

图八 姜猛院长向澧县澧州翊武学校赠书
随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赵亚锋以《稻作、定居与文明——澧阳平原史前文明长卷概览》为题,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堂精彩的讲座。赵亚锋从城头山遗址引入,讲述了人类从起源、定居、阶层的出现到稻作文明的产生以及华夏文明的认同这一历史发展过程,并分享了澧阳平原重要考古发现,展示了澧阳平原这片文化沃土所出土的精美文物。讲座将当地历史文物知识融入课堂,激发了师生浓厚的兴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图九 赵亚锋副研究员进行讲座

图十 讲座现场
烈日“烤”验不减激情,翊武学校师生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鸡叫城遗址考古发掘项目执行领队贾明羽的带领下,参观了鸡叫城考古工地,并体验了辨认土质土色、使用手铲刮面等活动。在观摩文物修复与文物绘图时,学生们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专注。他们用认真的眼神聚焦在文物上,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并且不断与修复人员进行交流和讨论。

图十一 翊武学校师生合影

图十二 贾明羽老师向学生介绍鸡叫城遗址

图十三 学生进行考古体验

图十四 贾明羽老师向学生讲解考古剖面

图十五 学生参观文物修复

图十六 学生参观文物绘图
下午,主办方邀请了具有美术功底的学生来到“中国最早的城”——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参观了城头山考古遗址展馆、城头山遗址博物馆。在近距离接触城头山遗址和感受城头山文化魅力后,学生们在湖南当代中国画创作院副院长邹力农的指导下,用手中的画笔,勾勒出了想象中的史前农耕文明图景。

图十七 学生参观城头山遗址区

图十八 学生参观城头山遗址区

图十九 学生参观城头山博物馆

图二十 学生现场绘画

图二十一 学生现场绘画

图二十二 邹力农老师为学生示范绘画

图二十三 邹力农老师现场绘画
此次活动通过“考古进校园”“考古工地开放日”“参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我以丹青绘考古”等系列环节,诠释了“绘农耕文明画卷,创现代美好生活”的主题,即在深入了解澧阳平原历史文化和近距离接触考古遗址、文物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对古代农耕文明进行再现和表达。在此过程中,增强了公众对家乡历史和文化遗产的认识,并在文化传承和传播中不断创新发展,既能在传统文化中找到归属感,又能追求创新与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