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漆是一种理想的天然涂饰材料,其耐久性令人惊奇,几千年前的漆器出土仍是光彩照人。中国是世界漆工艺的发祥地,不同历史时期,由于漆器制作工艺的发展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漆文化历史。
一、史前时期
从新石器时代起,天然漆已被用作涂料和黏合剂,此时漆器制作工艺还比较简单。发现的史前漆器数量少,保存状况也不佳,经常容易被忽略。
据已发表的考古资料,我国最早的漆器为井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一块木头和一根扁木棍,该遗址地层年龄为7800-8300。另外,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弓距今约80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髹漆木碗距今约7000年,他们是中国早期漆器的代表,证实至迟在8000多年前,中华民族已经开始使用漆器了。
二、夏商西周
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作为“家国重器”占主导地位,漆器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从考古出土漆器看,夏、商、西周漆器大多为王室、贵族所占有,一般出土于宫殿遗址和大墓中,如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晚期宫殿遗址中曾出土有红漆木匣和鼓、觚、盒、钵等髹朱漆器。
夏朝,随着青铜器制作工具的发展,手工业逐步从农业中分化,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此时漆器装饰艺术已经开始在祭器、礼乐器上使用,漆器种类渐多,经过半个世纪的发掘,二里头遗址出土漆器可辨器形者近 60 件,大多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的墓葬中,全是木胎漆器,主要器形可分为日用食器、酒器、乐 器、葬具等。根据相关的考古资料,考古学者认为当时制漆作坊已经出现。
商代漆器制造业初具规模,表现为漆器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色彩和图案越来越丰富。河北藁城台西村出土的盒、盘等漆器残片,髹饰技艺复杂、制作工艺考究。有的在木胎上雕饰饕餮纹,然后彩绘朱、黑相间的漆,花纹有饕餮、夔、雷、圆点等多种,在饕餮的眼睛上还镶嵌有经过磨琢的方、圆、三角形的绿松石,为了显示富丽,有的器物表面还帖上了半圆形金饰薄片,首次在商代漆器上发现镶嵌金、银箔的装饰。
西周时期,在漆器上除了前代已使用的彩绘、贴金片、镶绿松石等装饰技法外,还运用了嵌蚌泡这一全新的髹漆工艺,代表西周髹漆成就的漆器是北京琉璃河燕国墓地,121座墓葬中发掘出土的豆、觚、罍、簋、壶、杯、盘、俎等多种木胎漆器。装饰十分繁缛,除在朱漆地上绘出褐色的云雷纹、弦纹等纹样外,还用细小的蚌片嵌出圆涡纹等图案,蚌片磨制整齐光滑,加工精细。
三、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普遍使用,促进了民间木工技术向细加工和精加工方向发展,各种造型优美、奇特轻巧的漆器应运而生。
漆器被广泛用于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出土的漆器门类众多,如:饮食用品中的杯、盘、豆、勺、俎、壶等;日常生活用的奁、盒、几、床、衣箱;武器类的漆弓、漆盾、甲胄及各种兵器的杆、柄、鞘等;乐器中的琴、瑟、鼓、笙;生产工具中常用的工具箱、工具鞘;葬具中的棺、椁以及镇墓兽此外,还出现了纯艺术形态的漆器工艺品,如漆鹿、虎座凤鸟、礼器中的漆簋等。漆器代替青铜器在上层社会蔚然成风。
春秋战国是我国漆工艺史上第一次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它经久不衰,一直延续到西汉。漆器手工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刺激了漆树资源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漆树和桐树的栽培受到官府重视,并设有官营漆林,由专人管理。
四、秦汉时期
在秦代,漆器的制作已经有多道工序和相当的规模,官营工坊和私营作坊并存,不但有官营的漆园,还有严格的律法和管理制度。
在工艺文化方面,承袭春秋战国风格而融合创新,总体风格呈现一种恢弘、庞大而又富于现实精神的时代特色,其发展规模持续不衰。从陕西临潼发掘出来的秦陵生漆彩绘兵马俑等实物遗存,就可以领略其宏大伟岸的气势。湖北云梦睡虎地、河南泌阳官庄秦墓也出土了大批精美漆器。
汉代是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开放的时代,工艺文化得到了空前发展,有许多卓越的建树。此时,铁器被广泛使用,青铜器已经衰落,瓷器还未受到社会重视,唯有漆器以其卓然的风采倍受世人青睐,漆器开始进入地主和商人家庭,迎来了漆文化璀璨辉煌的黄金时代。
从出土的漆器遗存看,西汉时期漆器产量之多、规模之大、应用之广、传播之远已远远超过战国。如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漆器316件,1号墓出土184件,江陵凤凰山168号墓出土160多件,这在战国墓中是少有的。
髹漆工艺除传统彩绘工艺外,还形成了造型多样、纹饰神奇、色彩斑斓的华丽风格。锥画工艺为汉代初创,方寸之间,尽显漆工艺的精致入微,如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锥画漆奁,图案栩栩如生,碓漆也是汉代始创,使堆漆器图案富有立体感。
汉代漆器生产的大发展,极大地刺激了生漆原料的发展。此时官府和民间对漆林的经营都非常重视,漆树的栽培管理模式汉承秦制,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漆器制作督造严格,分工明确,漆器上还标明产地、年号及工匠名。
五、东汉至隋唐五代时期
在西汉漆器出现百花争艳的繁荣景象之后,东汉至隋唐五代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由于瓷器生产成本低廉,制造便利,瓷器制造业迅速兴起。而漆器制作因工艺繁琐,渐渐退出日用器具的历史舞台。
东汉,尤其是东汉后期,漆器的生产逐渐衰落,如安徽寿县茶庵马家古堆出土案、新月形耳杯、盘、圆蜜、长方奁、勺;甘肃武威磨嘴子出土钵、盘、漆厘石砚,总体数量都较少。
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明璀璨辉煌,文化发达的时代。唐朝的漆器,实用性萎缩,欣赏性增强,图案丰满,灿烂缤纷。金银平脱、雕漆、螺钿镶嵌、末金镂、珠宝镶嵌都是唐代重要的漆工艺,干漆造像也有继承和发展。这一时期,最华丽而又最盛行的漆工艺是金银平脱,它上承汉代金银箔贴花,工艺却超越前代,镂刻錾凿,嵌金镶银,精妙绝伦,成为代表唐代风格的一种工艺品。
六、宋元明清时期
两宋时期的漆器独具特色,以清新隽永、典雅宁静的素髹漆器为独树一帜的审美风格。宋漆以碗、盘、盒、扇、琵琶等日用品居多,受宋瓷等工艺美术形式的影响,风格质朴含蓄。如湖北监利北宋早期墓出土的碗、盘、盒、勺、钵等九件黑表朱里的漆器;江苏常州北环新村宋晚、中期墓出土的朱表黑里银扣漆盏托、黑漆等。
宋代,髹漆工艺的雕漆、填漆、描金、戗金素材兼备,相映成趣,漆器品种增多,其中尤以雕漆的成就最为突出。
元代,总官府掌管百工技艺,在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下,一些城市手工业的生产又有了新发展,剔红,戗金,螺钿漆器都成熟于宋元,受宋元绘画的影响,从图案题材转向绘画的再创造。
进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货币交易频繁,有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漆工艺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古老的漆器业达到了发展的顶峰。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的漆器髹饰工艺在多种技法的结合中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髹饰品种的增多和工艺上的极高成就。明代黄成创作的《髹饰录》为我国现存唯一古代漆工专著。
清代中叶,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在城市美术和多民族美术的基础上,产生了宏伟精致的清代皇家艺术,满足统治阶级奢侈生活需要和自身喜好的特种工艺品,大批工艺品成为脱离群众,库府秘藏,竞奇斗巧的奢侈品。宫廷艺术追求华美工致的风气,又给地方工艺美术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七、结语
中国漆文化源远流长,漆孕育出的漆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穿越悠久历史而不失其风采。器物是工艺及思想的承载物,在不同时代,不同技术手段,不同价值观念下的匠人,创造出了不同造型、工艺、纹饰的漆器,物品被历史打上烙印,是人类意识形态、技术发展阶段的产物。
参考文献:
[1]叶茂林. 史前漆器略说[J]. 四川文物,2017,No.196(06):31-34.
[2]杨远. 二里头遗址出土漆器及其制作产地蠡测[J]. 文博,2018,No.205(04):43-48.
[3]洪石. 战国秦汉漆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4]潘天波. 汉代漆艺美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5]陈邦勤.战国与汉代漆器设计元素的比较及应用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9.
[6]张丹. “唐风”在现代大漆家具中的应用探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9.
[7]曹丽云. 宋、元、明、清漆器简说[J]. 影剧新作,2015,No.165,No.166(Z1):140-141.
[8]张飞龙,赵晔. 中国史前漆器文化源与流——中国史前生漆文化研究[J]. 中国生漆,2014,v.33;No.93(02):1-7.
[9]张飞龙. 中国漆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 中国生漆,2007,(02):10-31.
[10]张飞龙. 中国漆文化历史渊源研究[J]. 中国生漆,2006,(01):6-20.
[11]张晨. 中国传统漆艺文化艺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