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吴铭生先生
2022年7月21日 信息来源:李忠超 目前浏览:5149次


人的一生总会有相遇和分离,这一次分离将是永不能与吴老再见了。

犹记得我初入职考古所的那一年,一位体态略胖,拄着拐杖的老先生从我办公室门口走过。那时候我已经看过对他的介绍文章,知道湖南考古界有位吴铭生老前辈在我的老家郴州的资兴开展过考古工作,因此记下了这位老先生的名字,但是从没有想过会有一天见到真人。那天我看见他是从财务办公室出去的,于是跑进旦姐办公室向她打听刚走出去的老先生是哪一位,旦姐一说名字,我就恍然大悟了,不曾想老先生好像因什么事情未办完,又折返了回来,旦姐恰好就给我们介绍了起来,我当然异常兴奋,立马跑回我办公室拿起我桌上从旧书网淘回来的一本《湖南省博物馆开馆三十周年暨马王堆汉墓发掘十五周年纪念文集》来旦姐办公室,请老先生签名,因为这本书的后面有一篇由吴铭生和聂菲共同署名的《湖南省博物馆主要论著目录》,老先生也极其和蔼近人,他对我这位新入职的小粉丝十分热情,乐呵呵地对我说道,“你这个书有蛮久了啦,难得见到了”,当下即在书的扉页题写下“忘年之交——吴铭生(2017.8.2)”,引得旦姐和罗雅妮羡慕不已,大家都夸吴老的字写得好,我自己更是万万没有想到,首次见面,吴老竟然就送我一份这么厚重的大礼,彼时吴老已经91岁,我们年纪相差60余岁,更加重要的是,作为湖南考古开创者之一的吴老丝毫没有看不起我这个寂寂无名的小辈,他以极大的热情鼓励着我,让我对这份新入职的工作充满了激情和期待。

在之后的工作中,我当时因为和张珣一起负责离退休职工的老干活动,因此也多有和吴老接触的机会。那时候吴老虽然已经高龄,但是身体还比较健朗,只要身体允许,他也十分乐意参与我们的活动。平时几乎每次见吴老他都是笑呵呵的,有一次活动中却很严肃了一回。那是2017年的冬天,湖南省博物馆进行了新馆试开馆,那一次是省文化厅组织了老同志参观湖南省博物馆新馆,我作为工作人员陪同着一起乘车前往,虽然是冬天,但是那天天气闷热难当,一下车人们就在骄阳下难受得厉害,有一位同行的退休职工随地就吐了口痰,这被吴老看见了,吴老就气嘟嘟地指责他不应该,教育身边同行的人要讲究卫生,代表湖南考古所出去,也要注意形象。当时我就感慨他们这辈老先生是真的很有风范,言行谈吐不逾矩,很自律,吴老虽然是老干中的老前辈,但是外出活动从来不提额外要求,吃、行一律也都是和大家同步。他对于自己所在集体荣誉的维护,对考古人形象的重视,如果不是深入了他潜意识中,我难以想象怎么会在日常言行中就那么自然体现出来。

吴老亲身经历了湖南考古从创建之初至今的历程,是新中国考古百年和湖南考古70周年的见证者。他起初并不自愿加入当时的“长沙近郊古墓葬抢救工作队”,但是却在工作中跟随顾铁符等大家刻苦学习文物考古知识,后又于1953年参加考古界“黄埔四期”之一的北京大学第二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跟随郭宝钧、梁思成、郭沫若等先生学习。生前参与过出土了珍贵毛笔的长沙左家公山战国墓、资兴旧市战国墓、郑州二里岗等古墓和古遗址的发掘工作,并参与了对长沙烟敦冲新石器时代遗址、长沙铜官窑窑址、乌龙嘴宋代窑址、零陵古塔、南岳文物等的调查工作。1984年,他受命参加全省文物普查工作,连续13年完成了全省的野外调查和《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南分册》的编辑出版工作。现在湖南考古界的重要书刊《湖南考古辑刊》的第一期即是由吴老编辑,封面上几个大字也是由吴老请夏鼐题字的。五十年代时,以吴老为代表的湖南省文物清理工作队在《新湖南报》陆续撰文介绍出土文物,又办文物图片宣传窗,举办战国木椁墓出土文物展览。从当时的报道内容可知,这次展览不收门票,特别为建筑工人晚间开放,并说明文物发现与建筑工人的密切关系,这些举措体现了当时先进的公众考古意识。

在我进入编辑出版与公众考古中心工作以后,吴老也不时来我们办公室坐坐,他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他说这样自己也显得心态年轻,更有活力。他和我们聊自己在北大考古培训班的往事,也聊长沙土夫子的趣事,聊“蔡四爷”,聊自己不幸被划为右派的事情,又聊自己在资兴旧市考古的事情,说完要淡淡带一句“可惜好景不长”,因为这次考古工作中他不小心摔断了腿,但他从不沉湎于生活的不幸,立马又乐观了起来,他还聊当时湖南戏剧界人物和湘剧,他回忆自己是因何机缘给梅兰芳、梅夫人、梅葆玖一家拍摄合影的,又是怎么在12张照片中挑选了4张自己觉得满意的,解答和告知我们他的长寿秘诀,还有回忆80年代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在香港举办展览的故事和当时的新鲜感受……当时我一边忙于手头工作,一边听吴老回忆往事,现在想来十分怀念。吴老得知我当时在写文物科普文章,十分鼓励我,还从期刊上找来觉得写得好的文章复印下来供我学习,得知我有一段时间下考古工地去了,见我回来后又对我说,“下工地好,做考古就是要下工地,要多下工地”。后来吴老觉得我们办公室开空调有点冷,可能身体也欠佳不便爬楼,就和我们见得少了。去年我前往北京求学,临走之前特意去和吴老话别,吴老看见我,听了我情况很是高兴,尽管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仍旧坚持去掉扶手架,让家人帮我和他一起拍了合影。

吴老喜欢我们叫他“吴老”,他说不要叫吴老师,他也喜欢摄影和留下自己的照片。在参观湖南省博物馆的时候,他如数家珍,站在展厅前和我说这一件是哪里哪里出土的,那一件又是哪一个古董贩子捐赠给博物馆的,说楚式青铜器的特征,说展厅的展陈效果……假如文物考古真能带人穿越的话,吴老,我还想和您一起逛展览,听您给我们念叨。


吴铭生老先生在湖南省博物馆留影(2017年12月)


与吴铭生老先生合影(2017年10月)

主办单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东风2村巷18号 邮箱:hnkgs0731@126.com  湘ICP备0810401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