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决算
目录
第一部分单位概况
一、部门职责
二、机构设置
第二部分2020年度部门决算表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收入决算表
三、支出决算表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八、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九、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第三部分2020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二、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三、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八、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支出决算情况
九、关于机关运行经费支出说明
十、一般性支出情况
十一、关于政府采购支出说明
十二、关于国有资产占用情况说明
十三、关于2020年度预算绩效情况的说明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第五部分附件
第一部分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概况
一、 部门职责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于1986年6月,其前身为湖南省文管会、湖南省博物馆考古部,隶属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正处级科研事业单位,是湖南省唯一一家同时具备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质、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资质、可移动文物保护甲级资质的单位。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和科学研究机构,主要承担全省范围内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研究以及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等工作。
二、机构设置及决算单位构成
(一)内设机构设置。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设机构包括:下设综合管理办公室、研究一室、研究二室、业务办、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中心、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中心、公众考古与编辑部、信息与资料中心、长沙窑研究中心、石门工作站、澧阳平原工作站等11个部门。
(二)决算单位构成: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20年部门决算汇总公开单位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仅包含本级。
第二部分
部门决算表









第三部分
2020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2020年度收、支总计9684.95万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81.57万元,增长1.9%,主要是因为文物调查、勘探、考古发掘项目增加。
二、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本年收入合计5756.13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3056.13万元,占53%;上级补助收入0.00万元,占0%;事业收入2700万元,占47%;经营收入0万元,占0%;附属单位上缴收入0万元,占0%;其他收入0万元,占0%。
三、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本年支出合计6618.87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773.43万元,占26.8%;项目支出4845.43万元,占73.2%;上缴上级支出0万元,占0%;经营支出0万元,占0%;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0万元,占0%。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2020年度财政拨款收、支总计3159.99万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599.61万元,增长102%,主要是因为文物调查、勘探、考古发掘项目增加导致财政拨款增加。
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一)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2020年度财政拨款支出1764.71万元,占本年支出合计的55.84%,与上年相比,财政拨款支出增加308.18万元,增长21%,主要是因为文物调查、勘探、考古发掘项目增加导致财政拨款支出增加。
(二)财政拨款支出决算结构情况
2020年度财政拨款支出1764.71万元,主要用于以下方面: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695.76万元,占9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8.95万元,占2.21%;住房保障支出30万元,占1.79%。
(三)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具体情况
2020年度财政拨款支出年初预算数为743.73元,支出决算数为1764.7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237.27%,其中:
1、其他文化和旅游支出
年初预算为0万元,支出决算为76.77万元,决算数大于年初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是:其他文化和旅游支出年中新增项目。
2、文物保护
年初预算为674.78万元,支出决算为715.6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6%。决算数大于年初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是:上年结余资金今年一并使用。
3、其他文物支出
年初预算数为0万元,支出决算为903.3,决算数大于年初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是:中央文物保护经费下达,年中追加项目资金。
3、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
年初预算数为38.95万元,支出决算为38.9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
4、住房公积金
年初预算数为30万元,支出决算为3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00%。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2020年度财政拨款基本支出355万元,其中:人员经费335万元,占基本支出的94.37%,主要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公用经费20万元,占基本支出的5.63%,主要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
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一)“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为0万元,支出决算为0万元,其中:
因公出国(境)费支出预算为0万元,支出决算为0万元,与上年相比减少(增加)0万元。
公务接待费支出预算为0万元,支出决算为0万元,与上年相比减少(增加)0万元。
公务用车购置费及运行维护费支出预算为0万元,支出决算为0万元,与上年相比减少(增加)0万元。
(二)“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具体情况说明
2020年度“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中,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0万元,占0%,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决算0万元,占0%,公务用车购置费及运行维护费支出决算0万元,占0%。其中:
1、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决算为0万元,全年安排因公出国(境)团组0个,累计0人次。
2、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为0万元,全年共接待来访团组0个、来宾0人次。
3、公务用车购置费及运行维护费支出决算为0万元。
八、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支出决算情况
本单位无政府性基金收支。
九、关于机关运行经费支出说明
本单位属于事业单位,无机关运行经费
十、一般性支出情况
2020年本因为疫情原因本没有组织会议、开展培训、举办论坛等活动。
十一、关于政府采购支出说明
本部门2020年度政府采购支出总额955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支出0 万元、政府采购工程支出361.15万元、政府采购服务支出593.86万元。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0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0%,其中:授予小微企业合同金额0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0%。
十二、关于国有资产占用情况说明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本年度公务用车新增购置数0辆,保有公务用车数3辆,其中,主要领导干部用车0辆,机要通信用车0辆、应急保障用车0辆、执法执勤用车0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3辆、其他用车0辆;单位价值50万元以上通用设备5台(套);单位价值100万元以上专用设备0台(套)。
十三、关于2020年度预算绩效情况的说明
(一)单位预算支出绩效目标
1、继续开展“考古中国”重大课题——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工作的推进。开展实施孙家岗、鸡叫城和七星墩遗址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并启动澧阳平原史前遗址群调查工作。
2、配合大遗址保护及国家遗址考古公园开展相关工作。如老司城的发掘和本体保护;城头山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工作等。
3、继续做好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与科技考古工作。修复所藏青铜文物40件,脱水简牍2000枚,启动所藏瓷器修复工作。
4、整理、出版一批报告、专著。包括:洪江高庙遗址、华容车轱山遗址、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长沙铜官窑遗址等。
5、开展公众考古系列活动。主要有:考古进校园活动和第二季考古研学游活动。
6、稳步推进基本建设工作。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持续深入,一大批出土考古标本急需场地完成后期的修复整理及分析保护、学术研究等工作。完成文物标本库房装修工程,推进实验室考古与文物保护基地建设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和澧阳平原工作站提质改造工程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
(二)单位预算支出绩效完成情况
疫情防控和工作开展两不误,勇当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排头兵
1、迅速复工复产,为重点项目建设增速提供了有力支持。作为全国率先复工复产的考古院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多支考古队伍同时对多个重点基本建设项目迅速展开考古工作,今年以来共进行近80个项目的调查勘探、考古发掘和文物影响评估等考古工作,其中主动性考古发掘5项,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工作65项。
2、实证中华文明和湖湘文化研究,开展考古湖南的学术研究再获新成果。一是围绕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项目,主要开展了华容七星墩、澧县孙家岗和鸡叫城等遗址的考古工作,其主要收获有:①华容七星墩遗址揭露城垣、房址、窑址和灰坑等遗迹,出土了3件玉器;②鸡叫城遗址和孙家岗遗址相继揭示出相当于夏代早期、具备一定规格的大型台基式建筑遗迹,对夏时期洞庭湖区先民的房屋营建和居住情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在以考古学构建湖湘地区上古史的征程中又向前迈出坚实一步。二是立足基本建设项目考古工作,主动作为,又有新发现:①孙家屋场遗址的发掘,再次发现一批相当于二里岗下层时期的遗存;②高堰村新石器时代墓群发掘,在湖南境内首次发现石家河文化时期完整葬式、葬具的墓葬,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③衡阳市凤凰山汉代墓葬发掘,反映了酃县故城由越文化的中心地逐渐融入汉文化的渐变过程;④保靖县四方城遗址洞庭墓群汉代墓葬考古发掘,发现有典型地域特色的西汉夯筑墓葬和一处东汉家族墓地,对于理解和认识洞庭墓群的形成过程和汉代四方城城址状况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3、文物利用与研究成果丰硕。本年共新增文物836件套,完成照片整理5705张、扫描底片10256张、扫码上架简牍3200余盒、拍摄16个考古工地器物照片共约 5700 张、三维扫描简牍1480枚、绘图制图7347余件(张),修复器物1953余件。开展考古资料整理项目14个,出版专著2部和刊物2本,撰写论文、报告60余篇,发表33篇。
4、文保规划完成质量高,增量提速明显。开展文物保护规划项目51个,其中,设计规划24个,施工图个,工程8个,文物影响评估报告21个,立项计划书11个,考古调勘11个,省保申报编制2个,已完成项目结项31个。完成“全国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单位数据库”的信息填报。
5、科技考古及文物保护工作稳步推进,不断探索科技保护新技术。对111件套青铜、陶瓷等材质的文物进行清理、保护及修复,脱水简牍2044枚,保护木鞘青铜剑4件及清洗木质文物4件;实施兔子山365件无字简牍及木构件的超临界干燥试验及海藻糖脱水加固实验;开展现场保护保护工作5项、数字化保护项目1项、科技检测分析17项,编报课题项目8个。
6、助推文旅产业发展,创新文旅融合模式。一是成功申报2020年湖南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湖南考古研学游•解密长沙铜官窑”,争取专项资金80万;二是考古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依托考古发掘现场和出土文物,充分利用公事堂、村史馆、文化广场等场地,通过不同形式的公众考古活动,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路径,培育当地村民的乡土情怀,厚植爱国情怀。文化遗产保护、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更是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新的平台;三是举办以“石渚湖岸有胡家——关于长沙窑外销瓷的几个问题”为题的考古讲座,对长沙铜官窑的突出价值进行解读,累计观看量17.3万人次;四是设计多种类型考古体验项目,如:“考古魔方”、“虚拟考古体验馆”、“考古湖南”研学课堂、湖南考古数字化展示馆等;五是开展2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和1次考古进校园活动,参与人数约800余人;六是“发现湖南”系列考古讲座、“考古第一课”之湖南考古进校园活动两个项目被列入“湖南文物保护利用创新发展百佳案例”优秀文博资源拓展与文旅融合案例重点推介名单,湖南考古研学游、保靖四方城公众考古研学基地被列为优秀文博资源拓展与文旅融合案例一般推介项目;七是我所设计的三张“文物系荆楚祝福颂祖国”海报入选国家文物局红楼前宣传展示,相继在辽宁省博物馆、南宁博物馆、山东临沂市博物馆、及武汉博物馆展出;八是多渠道宣传报道考古工作,在网站上编辑、发布文章206篇;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编辑、发布文章127篇;向厅网站报送文章27篇;向省文化遗产网报送文章25篇;向湖南机关党建网报送信息5篇;向文明创建平台报送信息60条。
安全生产多措并举,脱贫攻坚如期推进
1、紧盯文物安全防范,抓实文物安全日常管理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好视频监控、红外探测、光纤振动等技术手段,加强安保人员的日常巡逻和各类工作日志登记,形成四级防护体系。二是消防安全演练常态化,紧抓安全教育不放松,安保人员实行一月一操练,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培训2次、消防器具实操演练3次、国家安全与保密教育1次。三是考古工地安全管理制度化,布置安防设施。四是为公安机关提供涉案文物鉴定4份。
2、继续坚持考古扶贫模式,树立脱贫决胜信心。一是各考古工地优先选用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为更多的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做出努力。二是在食堂采买时,侧重购买贫困户生产的农产品,帮助他们增加收入。三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日对贫困户进行了慰问和扶贫物资发放。实实在在地推动了当地的就业扶贫、产业扶贫,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真扶贫”“扶真贫”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除此以外,还到怀化会同县雪峰村走访慰问结对帮扶贫困户,座谈了解困难与需求。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五部分
附件
本单位无附件,单位2020年绩效评价情况纳入省文化和旅游厅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已在厅门户网统一公开。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