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县怀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拟建的医药产业园位于中方县城以南㵲水河西侧的阶地和丘岗上,地属中方镇,北起荆坪古村以南的桐林岗地,南至顺福村的窑窿坡。桐林属低山丘岗,窑窿坡为㵲水河谷阶地。㵲水毛家园大桥位于两个自然地貌之间。拟先在园区范围内修建两条道路,分别为㵲水路和财富西路。其中㵲水路沿㵲水河岸呈南北走向,纵贯园区,长3050米,宽30米,面积91500平方米。财富西路为㵲水东岸财富东路的延长线,以毛家园大桥相连接,与㵲水路垂直,长1250米,宽42米,合计52500平方米(图一)。

图一 医药园区地貌及道路红线图
目前两条道路红线范围内已经征地和部分拆迁,另有已经征地的居民安置区位于㵲水路南段的河谷阶地。
医药产业区是怀化高新区的重点建设项目,而两条道路则是医药产业区的主干线,也是工程建设中物资运输的通道。因而必须先行建设。
为了解该工程范围内的文物情况,同时为制定下一步文物保护工作的措施、文物点的发掘面积、考古发掘经费预算等提供依据,本所负责主持该工程范围内的文物调查勘探工作。自2020年11月19日开始,协同怀化市博物馆、中方县文旅广体局等相关单位,抽调专业的考古业务人员组建了文物调查勘探工作队,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文字、图纸资料,对本工程沿线涉及区域进行了全面的文物调查勘探工作。工作范围包括㵲水路与财富西路的红线区域及居民安置区的征地范围,面积约16万平方米,其中普通勘探面积约3万平方米,重点勘探面积约1.2万平方米(图二、图三)。

图二 窑窿坡河流一级阶地踏勘

图三 桐林墓地墓葬勘探
现工程范围内以前即由中方县文物部门调查发现了两处古代遗存,一处为园区北段的桐林墓地,一处为南段的窑窿坡明代砖窑遗址。本次调查又在窑窿坡一带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图四)。

图四 医药园区文物分布示意图
现对三处古文化遗存简述如下:
1. 桐林战国至汉代墓群
主要分布于㵲水路北段和财富西路丘岗的三个山头,以㵲水路北段为主,原已命名为桐林墓地。分布于荆坪和顺福两个村的交界处,下临㵲水,高出山脚20多米。其中心地带东经109°56′22″,北纬27°25′6″,海拔238.9米。据初步勘探,可确认的古墓葬即达59座之多,均找到清晰的墓边,有的探出墓坑范围,均为土坑竖穴。根据墓坑填土分辨,应属战国至秦汉时期墓葬(图五、图六)。由于山上草深没膝,杂树丛生,环境复杂,勘探有一定难度,其所勘探到的墓葬数量不能完全反映墓葬的实际数量,待地表清障后还会有更多墓葬出现。估计实际数量应不少于100座,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联系到荆坪古村以前所发现的古无阳县城遗址,而墓地位于紧靠古城遗址南面的丘岗,且墓葬的年代与城址年代相仿,推测应为城中居民的墓地。财富西路目前勘探到的墓葬较少,可能因地形和位置关系,相对于㵲水路北段数量较少。但也不排除在施工过程中有更多墓葬显露。

图五 带墓道的㵲水路M44

图六 财富西路M2
2. 窑窿坡明代砖窑群
分布于㵲水路南段的河流一、二级阶地,原已为中方县文物部门核定为文物点,地属中方镇顺福村,东濒㵲水。地理坐标东经109°56′31″,北纬27°24′45″,海拔210~212米。在道路红线范围内地表勘察到暴露于地表的砖窑7座,分布面积约6500平方米。窑为平底起券的穹隆顶,高约2米,前有门,顶部有烟囱(图七)。我们在调查过程中采集到两块残断的砖,上有铭文(图八、图九)。

图七 窑窿坡窑址一号窑

图八 采集铭文窑砖正面

图九 采集铭文窑砖侧面
原中方县文物管理所在窑区发掘出土多块带有铭文的砖。其中11块定为三级珍贵文物。列表如下:
中方县文物管理所藏窑窿坡窑址出土铭文砖(三级文物)登记表
藏品号
|
尺寸(厘米)
长×宽-厚
|
重量
(千克)
|
侧面铭文
|
正面铭文
|
000285
|
42.6×20.8-11.7
|
19.4
|
辰州府提调官通判黄载司吏范应贞沅州提调官判官庞栋司吏陈厚善
|
总甲唐仲志小甲唐□□造砖人户彭子才窑匠向重肆
|
000287
|
43.5×20.4-11
|
19.976
|
总甲唐仲志小甲梁景宗造砖人户陈如金窑匠胡名叁
|
000288
|
43.5×20.8-11.8
|
19.69
|
总甲郭本立小甲毛仲贤造砖人户卫子畴窑匠周名壹
|
000289
|
43.7×20.6-11.5
|
20.025
|
总甲郭本□小甲毛仲贤造砖人户郭庆壹窑匠周名壹
|
000290
|
43.5×20.4-11.5
|
18.615
|
总甲郭本立□甲贺厚□造砖人户贺成壹窑匠陈通□
|
000291
|
43.5×20.3-11.5
|
20.278
|
总甲郭本立小甲毛仲贤造砖人户马□窑匠周□壹
|
000292
|
43.6×20.5-11
|
19.039
|
总甲唐仲志小甲梁景宗造砖人户梁张窑匠胡名叁
|
000294
|
43.2×20.5-11.6
|
19.581
|
总甲唐仲志小甲唐仲康造砖人户彭子才窑匠向重肆
|
000296
|
42.1×20-11.4
|
19.724
|
总甲郭本立小甲黄世宣造砖人户刘潮后窑匠毛方庆
|
000297
|
42.6×21-11
|
19.77
|
总甲唐仲志小甲梁景宗造砖人户陈实昌窑匠胡名叁
|
000300
|
43.3×21-11.3
|
19.724
|
总甲唐仲志小甲梁景宗造砖人户陈实昌窑匠胡名叁
|
辰州府提调官通判黄载、司吏范应贞;沅州提调官判官庞栋、司吏陈厚善”。可见为同时期所造。据清乾隆《沅州府志》,乾隆元年改沅州为府,铭文称“沅州”而非“沅州府”,故而窑砖应为明至清乾隆元年以前烧造,查乾隆《辰州府志》和乾隆《沅州府志》,在明、清两代相应的秩官表中均不见以上四人的载记,只在《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中明洪武四年吴伯宗榜二甲进士中有:“黄载,江西南昌府奉新县儒籍。”万历《南昌府志·科第》中谓:“黄载,主事”,余宦历不详。据此推测,黄载任辰州府通判应在明代初期,则这批砖窑应属明代。在芷江天后宫的墙壁上发现有此地所造砖。
3.窑窿坡旧石器时代遗址
因路南段位于河流一级阶地,依据以往工作经验,在这一带很可能有旧石器时代遗存,果然在第一天的踏查过程中即在阶地上采集到1件砾石凸刃砍砸器和1件砾石端刃砍砸器,继又发现在断坎边嵌有石核类石制品(图一〇)。并陆续采集到砾石侧刃砍砸器1件、砾石端刃砍砸器1件、核状砍砸器1件以及大石片斜刃砍砸器1件(图一一、图一二)。

图一〇 嵌于断坎边的石制品

图一一 窑窿坡旧石器时代遗址采集石器

图一二 窑窿坡旧石器时代遗址石器图
石器均采用河流砾石打制加工,其器形及特征具有湖南旧石器典型的砾石石器文化传统,其地域特征属于㵲水文化类群。据所处阶地判断,其年代应属旧石器时代晚期。
窑窿坡旧石器时代遗址与窑窿坡明代窑址的分布范围有重交错,又各自有一段独有地带,窑址北段延伸较遗址稍远,而遗址南段延伸较窑址稍远,红线内分布面积相当,约6500平方米。
医药产业区目前道路红线内涉及三处文物点,工程施工会对文物点的保护造成影响。根据勘探工作结果,下一步需对受影响的区域进行考古发掘工作,预计需发掘面积为2.5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