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法表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为使干部职工更加深入理解《民法典》实施的重要意义,解读《民法典》亮点,我所《道德讲堂》特邀请湖南省法学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湖南大学法学院高中教授,于9月29日上午在考古所四楼会议室,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法表达”为题,专题讲授《民法典》。

吴顺东副所长主持讲座
讲座上,高中教授从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之立法目的、核心价值与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交相呼应、核心价值内置于民法典的具体条文等三个方面入手,认真详实讲解了编纂《民法典》的立法目的和立法原则;以具体事件为引导,结合立法原则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分编的重点法律条文进行了解读;围绕见义勇为、正当防卫、婚姻家庭关系、民间借贷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地阐述。讲座结束后,高中教授还与考古所职工进行交流,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高中教授讲解《民法典》的重要性

高中教授讲解《民法典》的法律条文

道德讲堂现场
通过本次道德讲堂,考古所职工进一步认识到《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能够更加准确掌握《民法典》的核心要义,充分认识《民法典》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了每个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律条文的理解,以及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