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荣
2010年1月13日 信息来源: 目前浏览:16712次

  袁家荣,现任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1975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1985年在北京大学考古系获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主要为湖南旧石器时代及史前考古。在湖南旧石器考古中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首次在湖南境内发现旧石器和古人类化石,从而结束了湖南旧石器考古和古人类化石的空白。彻底改变了湖南旧石器考古长期所处的落后状况,使之成为我国旧石器考古研究的重要地区。1993年、1995年两次主持发掘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水稻谷壳实物和古老的原始陶片资料。对于水稻农业的起源、陶器的起源以及新、旧石器时代的划分等一系列重大课题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先后到美国、日本、韩国、埃及、希腊、意大利、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访问、讲学和交流。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和正式发表的考古论文报告三十余篇。

  1991年元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1992年六月,国家文化部授予“文化部优秀专家”荣誉称号;主持发掘的玉蟾岩遗址获1994-1995年度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二等奖。1997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贡献津贴。2002年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社会兼职: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执行委员、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人类学学报编委、湖南省考古学会理事长、湖南大学兼职教授、湖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山大学岭南考古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龙骨坡巫山猿人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考古简历:

  1972年参加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遗址的考古实习;1973年参加湖北省盘龙城商代遗址的考古发掘;1974参加湖北纪南城楚城遗址考古发掘;1975-1981年在湖南省境内参加了澧县丁家岗、湘乡岱子坪、泸溪浦市等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1983年参加内蒙古大窑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1984年参加辽宁省金牛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1987年-1992年在湖南省境内主持了大桥溪、长乐坪、鸡公档、虎爪山、大圣庙等十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1990年-1992年主持石门县燕耳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考古发掘,首次在湖南境内发现古人类化石;1993-1995年主持道县玉蟾岩洞穴遗址的考古发掘。

  主要论文与报告:

《湖南西北部新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及其意义》(与人合作),《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82年第四期;

《湖南道县全新世早期洞穴遗址及其相关问题》,《纪念黄岩洞遗址发现三十周年论文集》,广东旅游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

《略谈湖南旧石器文化的几个问题》,《中国考古学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1989)》,文物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

《石门燕耳洞旧石器遗址试掘》,《湖南考古辑刊》(1994年)第六集;

《玉蟾岩获水稻起源重要新物证》,《中国文物报》1996年3月3日;

《湖南旧石器文化的区域性类型及其地位》,《长江中游史前文化暨第二届亚洲文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岳麓书社1996年12月出版;

《滇湘旧石器文化之思考》,《‘元谋人’发现三十周年纪念暨古人类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

《湖南旧石器的埋藏地层》,《跋涉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

《湖南道县玉蟾岩1万年以前的稻谷和陶器》,《稻作 陶器 和都市的起源》,文物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湖南道县玉蟾岩古栽培稻的初步研究》(与人合作),《岭南考古研究》,岭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

《玉蟾岩遗址的重大发现及其在考古学上的重要意义》《求索》2002年增刊。

《小鲁里古稻与栽培稻起源研究》,《第一届亚洲先史农耕及小鲁里稻谷国际学术讨论会》,2002年12月。

《中国湖南里耶河谷盆地考古遗址的保护》,2003年参加第五届世界考古大会提交论文,收入大会论文集。

《长江中游地区的旧石器时代考古》 《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世纪回顾-旧石器时代考古卷》  科学出版社2004年。

主办单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东风2村巷18号 邮箱:hnkgs0731@126.com  湘ICP备0810401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