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汉寿县文物普查工作取得多项新成果
2009年12月31日 信息来源: 目前浏览:7603次
  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网”报道: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文物普查工作,今春以来取得多项新成果。

  大型汉代墓群  该墓群地处汉寿县聂家桥乡茶铺村7组。经过初步勘测,墓群东西长500米,南北宽300米,面积约为150000平方米。该墓群所处地势较高,封土堆较大。调查人员在墓群的西南方还发现一座暴露在外的砖砌墓道口。在墓群的四周均有排水沟。经初步确认,这是该县境内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面积最广,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汉代墓群。汉寿县文物普查工作组现已按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信息采集规范对该墓群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录入,并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汉益沅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及烈士墓群  此处新发现位于汉寿县军山铺镇罗家湾村荷叶塘组。旧址为木质结构,上盖小青瓦,五柱五起,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分布面积1000平方米,旧址后面山林2000平方米。汉寿县民政局曾对旧址进行过维修,并树立了相关标志。目前,房屋四处漏水,周围环境脏乱差,部分木质板壁多处受损。同时,普查工作人员在旧址后面的山林中还发现了葬有7名烈士的墓群,这7名烈士都是大革命时期被国民党当局杀害的共产党员,其中有汉益沅联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戴春生。

  汉益沅联区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标志着汉寿、益阳、沅江正式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该旧址和烈士墓群的发现,反映了中共发展和巩固红色政权的革命历程,将对该县人民群众和青少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发展该县的红色旅游事业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汉寿县文物普查工作队已对该旧址和烈士墓群的有关数据进行了录入,并落实了相应的抢救性保护措施。
      邹蕴真墓及故居原址  位于汉寿县株木山乡邹家坪村。
  邹蕴真,我国著名民主人士、著名学者、原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与毛泽东同班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并跟随毛泽东参加革命工作,是“新民学会”成员之一,先后参与开办“文化书社”“自修大学”传播新文化,宣传反封建。解放后到出版总署人民出版社任编辑,两年后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985年7月在京病逝,1998年在株木山乡举行邹蕴真骨灰安葬仪式。邹蕴真生前著述主要有:《哲学概论》、《文学概论》、《诗词原理及其他》、《汉字改革概论》、《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等。
墓地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由于无人照管,年久风化,墓地已显得十分矮小,1998年立下的一块碑已破损。故居原址面积3000平方米。据史料记载,原故居为木质结构的邹家大院,建有正房、楼房、厨房、仓屋和杂屋,邹家大院以南还建有40多间教室的私人学校。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建筑已荡然无存。

  汉寿县文物普查工作队已采取措施,对墓葬和故居原址进行了保护,并与相关单位和人员进一步商讨保护事宜。并计划对邹蕴真同志的相关遗物资料和书籍进行征集整理和建档。

 
(来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网)
 
主办单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东风2村巷18号 邮箱:hnkgs0731@126.com  湘ICP备08104019号-1